航天氣象產品全力保障夏收
發布時間:2025-06-16
信息來源:航天二院
氣象監測是高標準農田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之一。通過部署高標準農業氣象站實時監測和提供精準氣象數據,可以為農業生產、災害預警、資源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提供關鍵支持。
安徽、河南和湖北交界處集中了4500多萬畝小麥,是我國夏收重點區域,也是“三夏”強降雨多發地區。
航天二院23所新氣象公司在安徽省建設了65個高標準農田氣象監測站,收集氣象數據與農田監測數據,通過平臺算法,生成數字化農事指導產品。這些農田氣象監測站屬于2024年完成建設的國內首個5000萬級高標準農氣站項目,也是全國首個通過中國氣象局“糧食安全智慧氣象服務試點和智慧農業氣象服務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示范”的建設項目。
該系統在穩定可靠的前提下,保證外觀結構、太陽能供電滿足實際的應用場景。同時,還考慮了靈活配置、擴展方便以及可維護性等眾多因素,滿足高標準農田的氣象觀測,可以滿足一套采集器支持4類15種共計22支傳感器的接入要求。
正是基于精準的氣象預報,安徽全省組織“北機南下”加快雨前搶收,同時調集履帶式收割機準備雨后搶收,有力保障了夏糧豐收到手。
不僅是農田,23所航天新氣象公司高標準農田氣象觀測系統中的相應技術,還可以復制到保有量巨大的區域站、海島站、交通站等各類型氣象觀測設備中,提升傳統氣象站的觀測要素及智能化水平,為下一代智能氣象站奠定基礎。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等多個欄目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報道。